家里飞出了“幺蛾子”

印度谷螟
拉丁学名 Plodia interpunctella
英文名 Indian meal moth
属于 鳞翅目(Lepidoptera),斑螟科(Phycitidae)
成虫体长6~7mm,静止后翅收回体长9~10mm
前翅长三角形,亚基线与中横线之间为灰黄色,其余为赤褐色并散生有紫黑色斑点,后翅灰白色。
最近家里的“幺蛾子”又开始大量的活动了,也许你也曾碰到过,随着温度的升高,就会大量的飞出来,究竟是何方神圣呢?
印度谷螟面面观
最近家里出现的“幺蛾子”,如果长的像这样,就是“印度谷螟”,全世界分布的仓储害虫,与食品的种类,温度,卫生状况(特别是是残渣、粉尘)等相关。中国境内除了西藏尚未发现之外,其余各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都已发现。所以家里出现了,也不用太害怕,学点小技巧,控制“幺蛾子”。
两只正在交配的“幺蛾子“,朦胧
要想知道”幺蛾子“有何而来,就要知道它的”前身“,也许你不相信,不过确实”小时候“和”成年“是天壤之别。
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10-13 mm,体呈圆筒形,中间稍膨大。头部赤褐色,上颚有齿3个,中间一个最大;头部每边有单眼6个。胸腹部淡黄白色,腹部背面带淡粉红色。
生活史 通常一年5代左右;在温暖地区,一年可发生8代。以幼虫在仓壁及包装物等缝隙中布网结茧越冬。雌成虫将卵产于储藏物表面或包装品缝隙中,也可产在幼虫吐丝形成的网上,卵散产或聚产。一般卵期2-14天,幼虫期22-35天,蛹期7-14天,成虫寿命8-14天。在27~30℃下,完成一代约需36天。
印度谷螟的生活史
生活习性 幼虫为害各种粮食和加工品,玉米、大米、小麦、豆类、油菜籽、花生、谷粉、干果、米麦制成品、奶粉、糖果、香料、生药材、中药丸、昆虫标本等。其中以禾谷类、大豆、红枣等受害最重。
以下画面可能引起不适感......
很多人喜欢吃的干果和果脯,也常常成为印度谷螟的重点危害对象。这个虫子嘴太刁了,常常是神一样地不可思议,它可以钻进很小的缝隙,甚至可以咬破很多包装物,然后再侵食食物。
幼虫蛀食干果、干菜等成孔洞、缺刻,常吐丝连缀粮粒及排泄物,并结网封闭其表面,使其结块变质。幼虫行动敏捷,具避光性,受惊后会迅速匿藏。老熟后多离开受害物,爬到墙壁、梁柱、天花板及包装物缝隙或其它隐蔽处吐丝结茧化蛹。对人体无害。
来自刻行虫害管理专家
上一页: 暂无
下一页: 绿化白蚁防治技术方案